top of page
GDAPlogoo_滿白.png

我們不需要charity,反而必須時常(市場)警惕GDAP是提供社會、企業、組織需要的美(Aesthetic Demand)。我們以一個策展Package為單位,從我們在迪化街的基地(80坪)初次展覽,之後巡迴(台灣)⸺ 4個點各3個月。

這時(冠名)展覽和企業(總部)展覽的空間形成了一個矩陣,除了指定冠名的展覽 之外,企業也會得到另外3個團隊策劃的展覽;同時企業也可以爭取3個曝光機會( 地點)。

 

我們的服務結合企業和年輕創作者,符合多項SDGs:

「科技性」的反思

回顧二十一世紀的二〇年代的兩大革新:一個從上而下的科技工藝AI;另一個是底層的基礎建設 — 區塊鏈。


人類的工作型態將有巨大的改變,AI會取代多數基層工作,從客服、業務、繪畫、代碼……,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演化,IP必定是從生產的ERP整合到銷售的CRM。


社會階級將再次洗牌,結果會大約分成三層:

  1. AI的擁有者

  2. 和AI「互動」的人

  3. 聽命於AI的人

當我們沒有做好準備,我們將無可奈何面臨聽命於AI的宿命。GDAP可以為社會貢獻的是最多未知數的 2. 和AI「互動」的人,可以從狹隘的和AI共創藝術,到任何AI設計互動的program,不限於工廠管理到學校教學。當資料加上AI,資料不再是靜態的資料,而是可以被人發揮的媒材。


GDAP著重於科技藝術(包含AI藝術),主要可以賦予學子們從第三層提升到第二層。

「文化性」

GDAP預計在2024年提出母語中文的AI計畫,包含利用開源群眾,紀錄當代台灣和leverage故宮已進行數位典藏的中華歷史文化。


建立出一個具中華文化底蘊屬於台灣當代的AI

「社會性」

前段的闡述和企業或學校或組織的合作,提供定期策展,我們帶著美逃離白立方體,入世也入市。這個模式我們可以類比成 Uber for Art.

「公益性」

破壞性創新(Clayton Christensen):學生/年輕創作者,給予合理補助(交通、住宿、耗材、設備、保險),完全不抽成。


GDAP有不定期的Masterclass,比較成熟的藝術家回饋學子或社會或GDAP計畫。像一個基金的Limited Partner一樣,鼓勵學子們跟著"Master"學習或被啟發。


我們也與師大附中和中山女中合作生成藝術的微課程,並邀請到日本生成藝術第一人來為高中生鼓勵和指教。

「教育性」的創新

Day one global (market), core community first.

在風口上的NFT,是一個趨勢,不是投機的層面、是重新定義的IP基礎架構。我們鼓勵學子們的創作_不是追尋少數gatekeeper的品味,而是探索自己的口味,由市場決定其價值,從第一個藏家開始累積,十個、百個、千個藏家。有一些藏家可以隨著你成長,那些經濟上不容許的,我相信也會默默的在我們背後加油,所謂 skin in the game


區塊鏈是數位IP的新突破。GDAP計畫目前執行不到半年已經陪伴了兩位創作者:分別以生成藝術和AI互動藝術找到屬於他們觀眾,都累積了兩位數的藏家,各自有自己的市場。GDAP齊尾的理念是幫想上「鏈」的所有學子找到他們的舞台,從抽象的藝術理論到務實的區塊鏈的使用。


GDAP和傳統藝廊模式的差異是我們認為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。這個是一個基本風險管理的觀念,而且也能形成自然的藝術家網絡,相輔相成一起成長,而不是單一人造出一個神來。市場永遠是對的。於是我們以年輕學子,從策展、布展、與談到銷售,是我們計畫的重心,以GDAP#1, GDAP#2… 一檔一檔去實踐。

「產業性」的連結

我們認同每一位努力創作的學子們,不一定適合走"fine art"這種唯一的孤獨路,但我們一起相伴著。所謂的美學equity,是我的「弱美學產值假設」,我們可以和每一位創作者共同找屬於他們自我實現,超越自我的過程的舞台,可以應用在個適當的產中。美學對我們的世界而言從不嫌少,哪怕只有驚鴻一撇也舉足輕重。也只有認知了「弱美學產值假設」我們才把美普及化。這個部分的operation,類似於"YC combinator" for artists,創作者的加速器。只是我們拿的只是social equity,而不是經紀代理。


又在「基隆潮時尚 Keelung Fashion Gateway」更是為了學生爭取了兩個大舞台,累積經驗和看看場面。這一類和產業結合系列的子計畫我們稱之GDAP sp i, sp ii, sp iii ……


跨界案例 —— 例如帶著三位創作者跨界參與台北時裝週(食衣住行,解鎖。不敢說三世長者,不過對於美的sensibility 是無所不在,唯須微觀的去感受和實踐。)

「永續性」

以藝術養藝術,除了扶植學子們的GDAP(#1, #2, #3, …),也有Masterclass(#Z, #X, #W, …)的「大師們」以各種形式回饋於基金。有才教才,有財繳財,昨日的GDAP學子們可能成為明天的Masterclass。我們不只是一個人才的平台,更是熱愛藝術的知識網絡;從知識的分享、技術的實作、到口味的同理心。


The calculus of taste — 中文的合體字,很明顯的解說了個人內在主觀 Taste — 口味 (權重的積分就是大眾認同的品味);同樣的品味以個人口味微分,即是回味,雙向投射的 — etsaT。這個是創作的基本原動力,不分時代、文化、科技背景。不流於當代的理論或媒材。口味和品味的微妙差異我認為在袁枚隨園食單以《中庸》借用《詩經》:「執柯以伐柯,其則不遠」來隱喻這個微美的差異。

「創新性」

如同當年TSMC的pure-play fabrication造就了許多fabless designer。GDAP任務是帶著學子同時脫離美術館體系(integrated)和藝廊模式(capital intensive),學子創作在以上多重面向,我們一起開闢一條自己的道路: decentralisation 和 0到1的bootstrap加速。願許多年輕創作者,在無國界的藝術市場和泛藝術應用市場,找到自己的舞台。經過市場和時間的考驗,再回到指標型美術館也不遲。


GDAP的使命是讓更多年輕創作者生存,分母倍數增長,台灣本土藝術家走向國際的機率亦會增加。這樣的整體eco-system我們的GDAP也會同時成長。

相信我們的模式可以達到自己自足,同時也能快速成長。產業化的藝術,和藝術的產業差異,是前者不是零合的(non-zero sum)。我們希望能和基金會或貴公司一起推廣台灣的藝術創作,特別著重於科技藝術(包含AI),一起努力從文化逆差的消失到:【美】不落日。

現在正好是一個好的轉折點,GDAP起飛的時機。不管有多難,保持一顆彗心,就無所畏懼了。

慧 —— 解 —— 一個溫暖的心,就能融冰雪,因此而花草開。

bottom of page